乘风破浪60天,跑出加特可速度

2018年1月 第500万台

新的Jatco CVT-X生产线项目启动,潘宇超和他的团队首次挑战60天建线完毕。

2023年 第1000万台

Jatco CVT-X生产线只用了一个半月就完成建设,成为加特可集团首条筹备时间最短的生产线,如今已有序地按计划投入生产。


潘宇超

生产技术部

2019年9月20日,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下午,广州的早秋暑气依旧,而加特可广州第二研修室内的火热气氛丝毫不减,会议室内聚集了公司领导层和来自各个相关部门的50多位相关骨干人员。会议室正中间红色横幅上写着“齐心协力 奋力拼搏 力争60天SOP成功”的标语,为此次会议增添了几分紧张感。这是Jatco CVT-X项目在加特可广州的启动会议,作为CVT的新一代革新机种,其凝聚了加特可人深耕变速器50余年的智慧,此次会议更是承载着加特可广州的期盼与坚守。


60天负重前行,无惧重重压力

按照以往的经验,重新建立一条生产线的时长一般都要3-6个月,而这次留给大家的时间,只有60天。有挑战就有新的压力,当众人正为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时,扑面而来的新冠疫情却打乱了一切的节奏。彼时,国内的防控措施进一步收紧,日本的支援者没有办法来到广州参与生产线的建设,一切的重担都落在了加特可广州生产部门的小伙伴身上,这是加特可广州首次由中方人员主导建立生产线,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挑战。

因为苦难无言,自会记载时光艰辛。回忆建线时的场景,作为组装技术总括的潘宇超回忆起整个过程,都记忆深刻。新的Jatco CVT-X生产线前半部分是需要布置在防尘室内的,布置时参考了日本富士二地区的生产线布局,占地面积与日本相比要少约200平方米,但产能设计却要确保和富士二地区保持水平相当。与此同时,根据项目制造计划的要求,这条生产线要求实现Jatco CVT8&Jatco CVT-X两机种混流生产,但这两款变速器存在着较大的式样差异,大大小小的困难不一而足,在项目启动阶段就横亘在潘宇超和他的伙伴面前,让第一次独挑大梁的他们陷入了困境。

经过反复的检讨及经验借鉴,大家把目光瞄准了生产线的上方空间,通过采用空托盘空中返回的方式,从而给地面腾出更多空间。同时,为了提高场地使用率,果断采取迂回的方式布置产线,使得每一寸场地均得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此外,针对机种混流的问题,他们早在开发试作阶段,就派遣项目成员远赴日本,与日本及墨西哥的相关人员一同参与新机种试做,以求达到最大程度减少部件仕样差异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

原计划60天的建线时间,实际上团队只用了一个半月就完成了,不仅刷新了加特可广州过往的建线记录,更超过了加特可集团其他据点的建线时长。


团队的力量,让一切付出皆有回响

说到这次中方自主建线的成功,潘宇超总结了以下几点要素:

首先,离不开领导的指导和支持。特别是设备准备前期,为缩短设备搬入工厂后的调试时间,领导层提出“设备零问题点搬入”的战略性建议。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安排大量人员投入到前期的设备安装准备中,涉及到制造、保全、品保、技术等部门的大量人员。此次的设备准备前期的投入人员力度与调整的规模对加特可广州来说史无前例。

其次,鉴于项目规模之大、工事时间之短,仅凭潘宇超他们项目组的5个人压根无法按时按质完成生产线更迭。于是,在开始的准备阶段,其他相关部门就调整了部分骨干技术员进行支援。伴随项目人数的增加,大家高度配合,在确保生产的基础下调整,确保了整体项目完成所需的工时。

最后,得益于日本富士二地区在技术上的全力支持。尤其是在生产线设计阶段,从产线布局、工程设计、品质确保、设备异常等重点环节上均给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虽然因为疫情,日本的支援者没有办法过来广州,但是通过线上的电视、电话会议也获得了很多协助。在频繁的业务交流中,我们中方人员的能力同时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潘宇超娓娓道来建线背后的故事。

自2009年7月入职以来,潘宇超一直负责组装生产技术相关的业务。据他回忆,在这十几年间,组装生产技术部门的成长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阶段,基本上是跟随日方技术员的脚步开展工作,当时日方技术员对于生产现场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方技术人员逐渐撤离,至此进入后期阶段,中方技术员逐渐独立承担起现场技术相关业务,并秉持着“提升技术力”的部门方针,通过日常业务及公司内外各类技能培训,使技术能力提升。伴随这次Jatco CVT-X项目的成功,证明了加特可广州组装技术在十数年间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加特可广州一直秉承着个人和公司的共同成长,十多年不断磨练和精进的技术,不仅让加特可广州的员工得到技能的提升,让处于转型阶段的加特可广州更有底气,在电动化的浪潮中,我们有信心,让处于转型阶段的加特可广州实现新的飞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