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科普面面观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30·60目标”——2030年碳达峰,将二氧化碳排放量转为减少;2060年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去除量(吸收量)相抵为零。中国将主动为减碳做出贡献,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手段。

什么是碳达峰?什么是碳中和?中国为什么要提出“30·60目标”?企业可以如何响应并践行?

基础概念解析

碳达峰: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

碳中和:温室气体排出量和吸收量均衡(整体为零)。

* 所谓“排放整体为零”,是指从以二氧化碳为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减去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产生的“吸收量”,使合计实际为零。

【温室气体类型】

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氯氟烃、氢氟烃、制冷剂、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

【对象范围】

生产中发生的直接排放

生产中发生的间接排放

排放企业的上流和下流

碳中和

(一)含义

减少人类活动中产生温室气体的活动,以及通过在森林吸收已产生的温室气体,或将其埋在地下来实现“正负抵消为零”,从而实现无碳社会的活动。


(二)为什么要应对?

全球变暖对策:据估算,21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5℃。

(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以后,煤炭、石油、天然气使用量增加,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76%)、甲烷 (16%)、一氧化二氮、氟利昂等

· 氟利昂的吸热量也很大,不能忽视(氟利昂的热吸收量约为二氧化碳的1万倍)。


(三)不应对会怎样?

① 海面上升

· 冰盖和冰川融化,主要城市被淹没

· 有一种说法,温度上升导致的水膨胀也是原因

② 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异常

· 无法适应变化的生物减少、灭绝

· 随着干燥加剧,森林火灾增加,野生生物丧失栖息地

· 森林火灾加速全球变暖

· 气温及下雨方式改变,对农业造成影响

· 异常气候引起的自然灾害频发


(四)碳中和目标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将气温上升控制在工业革命前的温度+1.5℃为目标,全球125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

国家和地区 2030目标 碳中和目标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措施

中国

2030年碳达峰
每点GDP的温室气体排放
▲65%(2005年比)

2060年
碳中和

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加快推进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化绿色转型、绿色低碳发展

日本

▲46%
(2013年比)

2050年
碳中和

以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环作为成长战略的支柱,并最大限度地致力于实现绿色社会。 积极应对全球变暖,改变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

美国

▲50%-52%
(2005年比)

2050年
碳中和

创造高收入就业和公平的清洁能源的未来,建设现代化可持续基础设施,致力于应对国内外气候变化

欧盟

▲55%
(1990年比)

2050年
碳中和

欧洲绿色新政(经济增长与资源使用分离,建设具有高资源效率和竞争力的现代经济)

英国

▲68%
(1990年比)

2050年
碳中和

英国通过投资绿色技术(风力、碳回收、氢等),引领世界走向新的绿色产业革命

韩国

▲24.4%
(2017年比)

2050年
碳中和

将碳中和战略用作未来增长的动力。 减少温室气体排量放的课题应被视为未来增长的机会


(五)中国二氧化碳排出现状

中国目前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因此在全球碳减排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其中,能源事业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大部分。


汽车行业碳中和现状

气候变化=消减二氧化碳

博世

·全球超过400多个博世据点均达成碳中和(2020年)
·为了碳中和今后再投资10亿欧元(2030年)

舍弗勒

·100%切换再生可能源(2024年)
·实现碳中和(2030年以后)

德国大陆

停止内燃引擎开发(2030年)

采埃孚

·二氧化碳排出量相比2018年消减50%(2030年)
·约240据点全部达成气候中和(2040年)

日产

·新车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0年消减90%(2050年)
·企业活动中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度消减80%(2050年)

丰田

·新车二氧化碳排放2010年相比消减90%(2050年)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0%化(2050年)

爱信

·实现集团据点二氧化碳排放零以及社会全体脱碳化贡献(2050年)
·累积200万台的能源商品销售(2030年)

加特可

<宣布>
计划到2050年系列整体实现碳中和


加特可日本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生命周期整体的应对>

评估从原材料采购到回收的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并致力于减少业务活动中和供应链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生产上的应对>

通过DX的推进和生产技术的创新,实现智能工厂,促进节能。 此外,还通过积极导入可再生能源和发电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商品上的应对>

将变速器的效率提高到极限,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此外,面向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下一代汽车,加速核心技术的商品开发,为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做出贡献。

<环境活动等总体的应对>

进一步推进环境活动,包括与政府、NPO法人合作植树造林,作为优秀企业市民为减少二氧化碳做出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