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竞争力,是影响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地位的关键要素,尤其对于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商而言,成本的重要性不亚于产品。
加特可广州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多年来持续开展原低项目挖掘,在现场流程优化、作业效率提升、人力成本管控等多方面挖出机会点,进行成本低减。FY21年,人工成本原低13%,原低项目挖掘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针对人员工数改善、生产线作业内容削减,早期由于各班组、各生产线基本各自为战,存在项目挖掘不充分、协作不畅、经验未共享等问题,因此原低项目挖掘会应运而生,各部门会定期开展原低项目挖掘活动,统一进行目标分配,并通过连携生产、技术,保全、品质保证等制造板块相关部门,进行计划制定、课题铺开,以最大可能发掘改善点,实现成本低减。
原低目标,一般有两个核心指标—高度值、面积值。高度值关乎效率体现、树立标杆,简单来说就是某条生产线上用最少人员实现最高生产效率;面积值关乎成本,即生产部门以及整个公司的生产制造成本要控制在既定目标以内。
原低目标会分配到各个班组,细化到每条小生产线,基于目标来制定原低计划。如目标为工数&人员削减的,要先进行现场作业观察,合理运用IE(工业工程)手法,找出改善空间;随后,组内成员围绕原低目标找出课题,汇总成各班组、各生产线的原低课题清单;在每个月度召开的挖掘会上,制造各部门共同参会,就课题的合理性、可行性、日程等进行探讨,以制定最终的计划,确保人力削减后,生产能力不变、产品品质不变。
一般参会人员由工长、系长、主管组成,若计划确认后,涉及采购、开发等跨部门的协作,则会汇报到科长层,由预算部门、技术部门一起商讨,判断最终能否实施,并检讨出可行方案。
若某条生产线、某个班组的原低问题比较严峻(产能无法提升、人员负荷度高),也会开展针对性的原低活动,挖掘改善点,以达成最终目标。
课题结束后,财务部门会和JEPS推进部进行结果系的确认,如标准工时的削减时长、单台成本的削减幅度等,以计算TdC(总支付成本)数值,便于后续直劳MFC项目进度会议和TdC follow-up meeting(单台成本跟进会议)的展开,会议中若产生新的原低课题、成本结果,也会反馈到制造端,以进一步推动原低项目的挖掘和成本改善,形成良性循环。
“高度值目标的达成,一般会挑某些特别有代表性的生产线,如加工很多条产线都是对标全球BM(基准),FY21年第三生产部加工线的抛光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JEPS推进部的周明顺介绍,抛光线有5条小线别,本就导入了机械手等自动化装置,但每个班组依然配备了8个作业人员,存在人力分配不合理现象。
FY21年原低目标设定为整条线削减9人(3人/班),第三生产部将其作为重点课题进行改善。现场作业观察时发现,产品投入时需要人工投料,产品出料时同样需要人工对外观进行确认,同时进料口、出料口中间有一定距离,这就导致在不改变布局的情况下,无法进行人员整合。
经过各部门探讨,决定通过延长滑轨的方式,将投料口、出料口都分别集中到一处,这样不仅作业工数、生产台数和以前一致,还省却了AGV(无人搬运车)搬运步骤,5个岗位成功合并成一个岗位,每个班组减少3人,成功达成9人低减目标,合计人力成本节约135万/年、台车成本节约1万/年,场地、产品库存等也得到了削减。
自工程的改善,也对后工程带来了积极影响——配套环节优化、人员得以削减,真正让原低效益最大化。
“早些年大家对原低课题有抱怨情绪,毕竟涉及到人员调整、作业量增减等问题,但结果出来后,大家是认可的,自然而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JEPS推进部的周明顺说,现在很多班组看到其他生产线的成果后,也会主动提出要做原低课题,自主改善的氛围已经形成,尤其随着原低项目挖掘会的推进,跨部门协作也越来越顺利。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等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国汽车市场近两年表现不及预期,这就要求企业进一步提升成本竞争力,以在大浪淘沙中笑到最后。
加特可广州FY22年原低目标已定,将着重从管理和改善两方面进行成本低减、挖掘原低项目。尤其管理层面会更专注于效率化,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人员配比、及时止损。原低项目的挖掘也将持续推进,力争做到加特可全球标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