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随着整套自动化设备步入稳定运行期,加特可广州正式宣布,成功挑战G#6-3手动轴(自动变速器换挡机构)安装自动化。该设备不仅在加特可集团是首创,在整个自动变速器行业都具有领先优势。
该设备具有哪些技术亮点?在挑战过程中,技术工程师又是如何一一攻克技术难题的?编辑部采访了生产技术部组装技术科的黄家辉。
设备改造的需求,源自2018年。当时现场人工作业存在安全风险,且瞬间噪音超过基准要求,虽然改造需求紧迫,但考虑到行业技术不成熟,风险较大,故暂未实施。
直到2019年,三菱机器人(配套力觉传感器)这一项新技术在加特可广州的运用导入,才让改善重新提上了日程。
历经两年时间,该技术在CVT组装的可靠性、效率性、稳定性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对团队实现手动轴安装自动化打了一针强心剂。
但问题来了,不仅日本总部尚未解决该课题,加特可广州也没有对该技术完全了解的技术工程师,且自动化对结构、精度的要求极高,仅仅将其组装成一台完整的设备,是不足以满足现场改善需求的。
从2021年4月起,生产技术科正式开始推进项目,黄家辉回忆道:“部品组装顺序是有的,但每一步用什么样的设计,才能真正降低噪音、满足精度要求,我们做了非常多的试验—结构完善、修改变更、机器人参数调整,直到2021年9月,才初步将设备组装完成,中间又反复进行调整、完善,2022年2月春节期间才正式将其导入生产线,3月开始稳定运行。”
尤其是整个设计环节,前期设备设计图纸出来后,组装技术科与多部门进行商讨,不仅要判断设计的调整点,更要考虑设备导入时,现场是否有足量空间、是否需要进行岗位合并?并且后续保全人员维护设备时,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和便利性?
从设计图纸出炉到设备稳定运行,整个改造过程,跨部门协作持续进行,携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黄家辉说:“虽然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该新技术,但都跃跃欲试。”
G#6-3手动轴安装自动化的阶段性胜利,为加特可广州带来了相当大的回报:改善了人力成本;自动化率得到提升;安全问题得到更完备的改善;生产线满足生产节拍要求,达成高效率生产;同时技术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对攻克新技术信心倍增。
加特可日本总部也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非常认同设备、设计、结构等内容,并以广州的经验为基础,在日本同步开展手动轴安装自动化改善。
既然是新技术、新项目,便意味着在改造过程中,必然遇到数不胜数的新课题。
黄家辉说,团队结合新技术的特点,为设备设计出了一个大体构造,经过反复试验和设计调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遇到的问题,通过对设备进行不断完善,最终使设备满足精度与成功率的要求。同时,动作流程也得到优化,从以前人工按顺序操作,变为机器多步骤同时进行,节拍也得以保证。
为了匹配流程改善和设备导入,现场布局同时进行了调整。因生产节拍紧张、生产线布局紧凑,设备无法按原空间进入,于是对岗位进行合并、工程进行分割,保证了自动化设备的导入空间。黄家辉说,实际出现的课题都是意料之外的,团队还将通过现场操作观察、零部件设备改善等方式,持续关注并推进改善。
为何加特可广州能以先发优势取得手动轴安装自动化的胜利?
其离不开技术工程师们扎实的业务能力,但更考验的是他们在面对新技术、困难课题时,是否永远对技术心存好奇与敬畏?是否愿意多尝试、多应用、不退缩?答案已经非常明确。
目前团队正在考虑将项目经验举一反三并加以推广,尝试将新技术和其他部品、设备进行有机融合,以应用在其他生产线上,不断提升加特可广州整体的组装自动化率,让加特可广州在集团内的技术贡献占比越来越高。
这是机会,更是炽热的期待。
目前团队正在考虑将项目经验举一反三并加以推广,尝试将新技术和其他部品、设备进行有机融合,以应用在其他生产线上。